中国文化报记者 葛鑫融券通
夏夜,辽宁省锦州市群众艺术馆的灯光仍亮着,钢琴练习室传来悠扬的琴音,剪纸工作坊里剪刀轻舞、纸屑纷飞,该馆的公益培训课程正在开展。“白天格子间,晚上群艺馆,收获满满。”参加公益培训的夏女士表示。
“优质艺术教育应是城市给予每个市民的生命滋养。”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敬彪介绍融券通,艺术馆以“群星大课堂”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抓手,深耕全民艺术普及沃土已十六载。
今年暑期,该馆精心布局了立体培训网络:少儿特色培训惠及4200余人次,在硬笔书法与创意绘画中启迪童蒙;常态培训惠及2300余人次,为市民提供持续的艺术滋养;延时晚班则服务惠及上班族5800余人次,点亮了都市夜间的文化灯火。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沙龙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志国每周日授课,更让千年文脉在指尖流转中传承。此外,锦州市群众艺术馆美术展厅、非遗传承基地常年开放,为民间团队免费提供场地,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网络。
从6岁孩童到银发长者,从大众普及到非遗研学,锦州市群众艺术馆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覆盖了不同年龄段、不同职业。一次次培训后的问卷调查,一次次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,只为让艺术滋养市民,让“人民终身的美育学校”从理念落地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。
锦州市群众艺术馆还将服务延伸到馆外。该馆与义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创排了舞蹈《鼓韵声声》。舞蹈融合了辽西太平鼓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编舞的先锋语汇,入选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展演,更在创排中点燃了青少年的文化热情——青少年演员担纲主演,非遗在青春律动中焕发新生。据悉,该舞蹈还在陕西西安、天津等地的赛事中多次亮相。
为让公共文化服务“精准滴灌”,锦州提供“点单式”服务。锦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一次“点单”,催生了戏曲《丹心曲·风华颂》。这部凝聚心血的创作,经辽宁省残联推荐,将绽放于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舞台。
此外,“群文精品走基层 非遗项目展风采”作为辽宁省优秀志愿服务品牌融券通,今年上半年已开展了4场。与此同时,在“魅力锦州 相约七月”文旅促消费活动中,20个非遗项目集中亮相,让非遗成为拉动消费、赋能文旅的重要力量。锦州非遗传承基地接待13个社会团体逾千人,让更多人了解锦州传统技艺的魅力。
一鼎盈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